流布区域:清曲的形成、发展和流行主要在镇江、扬州、南京这一区域。镇江现在的清曲活动主要有润州文化馆业余清曲队和一些民间清曲艺人“玩友”。清曲,又称小曲,小调,在镇江流行年代久远,其渊源可上溯到唐宋年间。
说唱书(曲)目:清末民初以来镇江清曲的代表作品有《王瞎子算命》、《九腔十八调》、《看灯》等。现在演出剧目主要有《活捉三郎》、《砍船山》、《乔奶奶找猫》等。
声腔与流派:清曲唱法上有“窄口”与“阔口”的区分,前者指男性模仿女性声腔,后者指男性用本来声腔。清曲的唱腔曲调为各类曲牌,早期主要用【劈破玉】、【银纽丝】、【四大景】、等。节目分为采用单支曲牌演唱的“单片子”和两支以上曲牌连缀或联套演唱的套曲两种类型。
服饰道具:男演员主要以长衫为主,女演员则多数以旗袍为主。手持檀板、瓷盘(俗称“瓦碟”)或酒杯,作为打击乐器。
伴奏乐器:弦乐器通常用四胡、二胡、琵琶、三弦。
传承现状:“口传心授”、“口耳相传”是清曲基本的传承方式。
由于清曲历来为民间流传的小曲、小调,在明清和民国年间均不被当局所重视,故官方史料中有关资料微乎其微。现有中国音乐研究所章鸣先生的考评和《中国曲艺音乐集成江苏分卷.镇江分卷》相关资料。 1949年以后,镇江主要传承人有:卞学良、雍志魁、沙正昌、王少华、筱荣贵、杭义霞、殷曼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