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史沿革和基本内容
道教音乐源之隋唐,与茅山道教音乐一脉相承,并在此基础上吸收了江南民乐、戏曲、说唱等艺术风格,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道教音乐的仪式如下:先发鼓三通,吹乐队奏乐,高功捏诀准备开坛。羽士4-6人各持铛、叉、铃、笛等站于案旁。仪式举行过程中,按照科仪的不同,选取不同的曲目,进行演奏。曲目一般有:《步虚》,《提纲》, 《三茅表》 ,《玉皇表》等。三茅道教音乐的发展,吸收了地方音乐的特点,又有宫廷音乐的特色,包括独唱、合唱、齐唱和多种乐器的演奏技巧。其中不少曲目更是研究古代音乐和镇江地方音乐的重要材料。主要体现在调性上,其五调皆用,无偏爱羽调、角调的倾向;在行腔上高亢有力,注重大线条的起伏,曲调少转折,装饰音少,再加上读词用音近南京官话的语音,曲调居刚,与苏南其他地区的道教音乐既有联系又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二、保护与传承
茅山道士黎毓航传周念孝,周念孝传孙敏財。润州三茅道院目前在孙敏財道长的带领下,逐步整理完善道教音乐,并传承给凌国军、冯荣俊等青年。孙敏財道长今年46岁,其弟子凌国军等人在20岁左右。其传承主要依靠师徒关系进行传承下去,目前有十人左右学习道教音乐。每年都有来之马来西亚、香港的道教团体来道院进行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
三、传承人介绍
孙敏財19岁进入茅山道院,同年师从周年孝道长系统地开始学习道教音乐经过10年多的时间,在不断吸收其他艺术成分的基础上,整理完善了茅山的道教音乐并有所创新。代表作《三茅表》《玉皇表》等。